母线槽专业术语
时间:2019-10-14 11:00:03本站打印本文
集肤效应(skin effect)又叫趋肤效应,表皮效应,当交变电流通过导体时,电流将趋于导体表面流过,这种现象叫集肤效应。电流比较高的频率在导体中传导时,会聚集于导体表层,而非平均分布于整个导体的截面积中。频率越高,趋肤效应越显著。
母线槽--用于通讯和/或控制的附加导体。它是用来输送电能和分配电能的导体。
绝缘支撑--是母线槽设备组成部分,用来支撑母线槽设备中的导体。
安装板--用于支撑各种元件并且适合于在成套设备中安装的板。
安装框架--用于支撑各种元件并且适合在成套设备中安装的一种框架。
外壳--外壳是保护设备免受某些外部因素影响,并使设备在各个方向不被直接触及的一种部件,其防护等级至少为IP30。
门--一种带铰链上下壳面,通常是指母线槽设备上的一种部件,用它来遮盖外壳上的开口。用螺钉或类似方法将其固定,设备投入运行后一般不再拆卸。
绝缘隔板--用一对来自入口处各个方向的直接接触和来自开关器件以及类似器件的电弧进行防护的一种部件。
带电部件--在正常使用中用以通电的导体或部件,它通常不带电体,但不包括中性保护导体。
裸露导电部件--电气设备的一种可触及的导电部件,它通常不带电,但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带电。
保护导体--为防止发生电击危险而与下列部件进行电气连接的一种导体。
裸露导电部件。
外部导电部件。
主接地端子。
接地电极。
电源的接地点或人为的中性接点。
中性导体--与系统的中性点连接,并能够传输电能的一种导体。
中性保护导体--一种同时具有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功能的接地导体。
接地故障电流--流入接地点的故障电流。
对直接触电流--防止人体与裸露导电部件产生危险接触的一种防护。
电气间隙--不同电位的两导电部件间的直线距离。
爬电距离--不同电位的两个导电部件之间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
冲击耐受电压--具有一定波形和极性的冲击电压的最高峰值,它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不会造成击穿。
工频耐受电压--在规定的试条件下不会引起击穿的工频正弦电压的方根均值。
污染--能够影响介电强度或表面电阻率的所有外界物质的状况,如固态、液态或气体。
污染等级--根据导电的或吸湿的尘埃,游离气体或盐类和由于吸湿或凝露导致表面介质电强度或电阻率下降事件发生的频度而对条件作出的分级。
温升--高出电气设备在室温情况下的温度值。
弹簧支撑--克服因母线槽自重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释放伸张力。
尘板--一种防止灰尘进入母线槽设备内的连接附件。
接头盖板--一种用于母线槽与段上下之间连接,以达到电气设备尘密为目的的一种连接附件。
接头侧板--一种用于母线槽与段左右之间连接,以达到电气设备尘密为目的的一种连接附件。
铜编带--一种解决壳体整体接地的安装附件。
插接箱--一种很方便地引出分支线路的电器配电设备,一般内装空气开关作分合之用。